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什么意思)

频道:电子元器件 日期: 浏览:408

记忆效应

本文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分享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什么意思)

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可以指:1)记忆效应 (电池):指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充电容量减少的情形。2)记忆效应 (金属):指某种金属材料形变后,能够恢复之前形状之性质。3)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目录 [隐藏]

1 电池

2 蔡格尼克

3 金属

4 参考资料

记忆效应-电池


记忆电池

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记忆效应是指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这个最早定义在镍镉电池,镍镉的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而现在的镍金属氢(俗称镍氢)电池不受这个记忆效应定义的约束。

因为现代镍镉电池工艺的改进,上述的记忆效应已经大幅度的降低,而另外一种现象替换了这个定义,就是镍基电池的“晶格化”,通常情况,镍镉电池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而镍氢电池则只受“晶格化”记忆效应的影响,而且影响较镍镉电池的为小。

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一个操作流程,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对于镍镉电池,正常的维护是定期深放电:平均每使用一个月(或30次循环)进行一次深放电(放电到1.0V/每节,老外称之为exercise),平常使用是尽量用光电池或用到关机等手段可以缓解记忆效应的形成,但这个不是exercise,因为仪器(如手机)是不会用到1.0V/每节才关机的,必须要专门的设备或线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幸好许多镍氢电池的充电器都带有这个功能。对于长期没有进行exercise的镍镉电池,会因为记忆效应的累计,无法用exercise进行容量回复,这时则需要更深的放电(老外称recondition),这是一种用很小的电流长时间对电池放电到0.4V每节的一个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

对于镍氢电池,exercise进行的频率大概每三个月一次即可有效的缓解记忆效应。因为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镍镉电池,几乎用不到recondition这个方法。建议每次充电以前对电池放电是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无谓的减短了。用一个电阻接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放电是不可取的,电流没法控制,容易过放到0V,甚至导致串联电池组的电池极性反转。

记忆效应-蔡格尼克


不再作工作狂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试验,命令被测试者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未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未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等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未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8至3。5不等,平均为1。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两倍。这个现象心理学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1、原因探索

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了情绪上的震动。但如果我们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第一种是允许其完成,第二种是我们中途加以阻止使它们最终没有完成,第三种是中途加以阻止后我们再让其完成。结果发现,人们对中途被阻止后再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要优于前两种情况。而这就不能用中途阻止所产生的情绪所致来解释了,或许我们可以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未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因而回忆量相对大。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仅易于回忆,并且在做了其他工作之后,还有继续完成它的趋势。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有较强烈的去完成它的动机,所以记忆自然也会较为深刻。

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可能对于你正在做,但还没完成的事情记忆最深刻,对于已经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许就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2、避免措施

非做完不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冒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的危险。兴趣一旦变成狂热,就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完成驱动力正在渐渐主宰你的消遣活动。有人会强迫自己织完一件毛衣,结果虽然不喜欢那件毛衣,但却觉得非穿它不可。对于某些事,不应该害怕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把脱缰之马一般的完成驱动力抑制住呢?

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什么意思)

第一,在看事物的时候运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如果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就勇敢地放弃。

第二,编制一个时间表,把必须做的事以及要费的时间都写下来。努力培养出一种较合实际的意识,把期限定在要求办妥的时间以前。如果有笔帐必须在12月1日缴付,那就预订在11月25日付出。

第三,一点一滴地强化意志力,我们可以先从一件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强迫自己在洗碗槽里留下几只碟子不洗,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是的,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记忆效应-金属


金属心脏

最早关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是由Chang及Read等人在1952年作出的。他们观察到Au-Cd合金中相变的可逆性。后来在Cu-Zn合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直到1962年,Buehler及其合作者在等原子比的TiNi合金中观察到具有宏观形状变化的记忆效应。到70年代初,CuZn、CuZnAl、CuAlNi等合金中也发现了与马氏体相变有关的形状记忆效应。

记忆合金是一种颇为特别的金属条,它极易被弯曲,我们把它放进盛着热水的玻璃缸内,金属条向前冲去;将它放入冷水里,金属条则恢复了原状。在盛着凉水的玻璃缸里,拉长一个弹簧,把弹簧放入热水中时,弹簧又自动的收拢了。凉水中弹簧恢复了它的原状,而在热水中,则会收缩,弹簧可以无限次数的被拉伸和收缩,收缩再拉开。这些都由一种有记忆力的智能金属做成的,它的微观结构有两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高温下这种合金可以被变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状,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可以被拉伸,但若对它重新加热,它会记起它原来的形状,而变回去。这种材料就叫做记忆金属(memory metal)。它主要是镍钛合金材料。这种现象叫作形状记忆效应,把具有这种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叫作形状记忆合金,简称记忆合金。

记忆合金由于是不同种类的结构元相互掺和均布,尽管结构元的个子、电磁力的大小不同,但各自都加快了自身的价和运转,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相邻相安。在受到外力后,电磁力受到外力的干扰,价和电子的运转平面作出微量角度调整,物体产生塑性变形,在此塑性变形中,部分调整后的价和电子的运转是不舒展的。当温度条件变化时价和电子的速率随之变化,当温度回复到相安舒展的(转变温度)条件时,不舒展的价和电子的运转立即回复到当时的速率,电磁力随之发生变化,使相邻结构元的价和运转也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全部回复到原来的舒展状态,于是整个物体也都回复到了原来的状态。这就是记忆合金的记忆过程。


记忆合金在热水中会回复本来的形态

1、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1)单程记忆效应: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2)双程记忆效应: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3)全程记忆效应: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2、工业应用:

(1)利用单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单向形状恢复。如管接头、天线、套环等。

(2)外因性双向记忆恢复。即利用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并借助外力随温度升降做反复动作,如热敏元件、机器人、接线柱等。

(3)内因性双向记忆恢复。即利用双程记忆效应随温度升降做反复动作,如热机、热敏元件等。但这类应用记忆衰减快、可靠性差,不常用。

(4)超弹性的应用。如弹簧、接线柱、眼镜架等。

3、医学应用:

TiNi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的医学实例相当多。如血栓过滤器、脊柱矫形棒、牙齿矫形丝、脑动脉瘤夹、接骨板、髓内针、人工关节、避孕器、心脏修补元件、人造肾脏用微型泵等。

记忆效应-参考资料

[1] pchome频道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

[2] 会计百科 http://baike.xucpa.net/index.php?doc

记忆效应(记忆效应是什么意思)

[3] 中国粉末冶金网 http://dict.fenmoyejin.com/detail_49.html


关键词:效应记忆意思